中考過后,為什么一半孩子要去讀中職學校?
2021-06-28
教育部2017年發布了一項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,在計劃中,教育部明確表示,在2020年“中普比例”要達到平衡,要實現普高和中職人數比例5:5。
無論家長接受與否,這都是一個趨勢。近日,央視財經頻道播出了一則報道,道出了其中的真相:
01、制造業招工難:求職人沒來 來了離職人
哪怕高薪高福利也似乎難得到年輕人的青睞,這是為什么呢?先來看看一位網友的招工日記。
廣州番禺一位網友,近日被領導派去招工,沒想到成了他工作以來最大的難題。
在很多制造業發達地區,招工難的現象存在多年。有的企業為了留住一線工人,只能采取不斷漲薪策略,還有的甚至將穩定員工寫進了企業戰略。
工廠為什么招不到人呢?
如今工廠工人主要以90后、00后年輕人為主。他們生長在中國經濟騰飛的時代,生活條件和受教育程度,普遍比前輩更高,思想更自由,活得更自我,不愿意待在活多錢少的工廠里。
02、疫情期間新增騎手四成曾是制造業工人
一邊是畢業生難就業,另一邊卻是大批工廠難招人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勞動人口規模近9億,這么多的勞動力都去哪了呢?
快遞、外賣和網約車等互聯網服務業快速發展的當下,職場新人有了更多選擇。中國急速壯大的互聯網服務產業,如同一塊迅速膨脹的海綿,正吸納著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。
2019年,中國快遞業務從業人數已突破1000萬人,餐飲外賣員總數已突破700萬人。2020年的疫情更是加劇勞動力產業間的移動,某平臺曾公布數據:疫情期間兩個月內新增騎手58萬人,其中40%來自制造業工人。
03、勞動力產業轉移背后的時代變遷
制造業招工遇冷、互聯網就業火熱,雖然機器能取代大量普工需求,卻依然難以撼動很多高級技工的崗位,高薪之下往往一“匠”難求。
所以,國家要花大力氣培養技術工人,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這些年強調職高的比例要和普高持平。隨著制造業的發展,其就業門檻逐年提高,知識型、技能型勞動力將成為主流。
近年來,中國制造業產值連年遞增,截至2020年,連續十一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。中國從制造業大國通往制造業強國的趨勢不可阻擋。
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楊燕綏:制造業是能夠衡量一個國家生產力的重要水平,科技進步,還有互聯網社會,其實都是在提高制造業的能力和水平,并不是取代制造業。